新產品導入量產作業流程
來源:未知 瀏覽數:
責任編輯:六月芳菲 時間:2018-08-14 17:23
責任編輯:六月芳菲 時間:2018-08-14 17:23
[導讀]對于很多制造業公司來說,一旦確定一個產品要投入到量產后,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產品如何順利從構思到落地并達到量產,在這之中如何把控整個進度是最為重要,今天小編為大家
對于很多制造業公司來說,一旦確定一個產品要投入到量產后,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產品如何順利從構思到落地并達到量產,在這之中如何把控整個進度是最為重要,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產品量產的流程。
一 目的。
為確保新產品順利導入量產階段,能提供正確完整的技術文件資料及驗證新產品的成熟度,以順利大量生產。
二 組織與權責。
1 研發單位:
對策分析與設計變更,提供樣品及技術相關文件資料及零件采購資料。
2 中試人員:
(1) 承接新產品技術,產品特性及生產作業性評估。
(2) 任計劃召集人(Project Coordinator)排定工程試制時程表及召開工程試制檢討會,工程問題分析,對策導入。
(3) 制程安排,包括生產線的評估,制作生產工藝單,QC工程圖之草擬。同時,還有負責治具的準備等
(4) 規劃新產品之測試策略,測試設備,治具及軟體。還有負責生產線測試設備的架設,提供測試SOP,測試計劃及測試產出分析。
(5) 支援新產品組裝。
(6) 成品接受及制造技術接受。
3 質量單位。
(1) 產品設計驗證測試(Design Verification:DVT)。
(2) 功能及可靠度確認。
(3) 負責再次確認PVT和DVT的結果是否符合生產規格。
4 采購單位:
(1) PCB委托加工及材料采購。
(2) 備料及試作投料。
6 測試單位:
支援新產品軟硬件測試。
三 名詞解釋。
1 工程試作(Engineering Pilot Run:EPR):
為確認新產品開發設計成熟度所作的試作與測試。
2 量產試作(Production Pilot Run:PPR):
為確認新產品量產時的作業組裝所做的試作與測試。
3 量產(Mass Production:MP):
經量產試作后之正式生產。
4 材料清冊(Bill of Material:BOM):
記錄材料料號,品名/規格,插件位置,單位用量,承認編號,工程變更訊息等相關資訊。
5 P3-TEST(LPR階段):
新產品設計完成后,對其設計的結果依據產品規格做各種測試驗證,稱為P3-TEST。
6 P4-TEST(EPR階段):
通過設計審查后之工程試作后的新產品,對其做各種測試驗證稱為P4-TEST。
7 P5-TEST(PPR階段):
針對新產品的成熟度做測試驗證,確認是否可以進行量產,稱為P5-TEST。
1 新產品導入生產決策。
當研發單位設計的產品經過P1~P2~P3~P4后,認為新產品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可以生產了,但是針對產品的成熟度還需要做設計驗證是否可以進入正式量產,所以經過Meeting之決定后,發出PPR指令,在制造單位PPR驗證通過后正式MP;同時把樣品和相關資料提供給公司的相關部門。
2 文件與資料確認和PPR安排。
(1) 中試單位收到研發轉交樣品及相關資料后,與PPR指令核對和查證無誤后,轉為專案處理。
(2) 用干特圖排定PPR計劃。同時知會給各個部門做相關同步準備工作。
(3) 工程單位填寫PPR需求單給生產采購,由生產采購根據PPR計劃下達工單指令。
3 PPR前準備工作。
(1) 中試單位根據樣品拿到DVT報告,開始PVT準備。
(2) 新產品所需治工具及設備的準備。
(3) SOP制作和人員的培訓。
(4) 測試制程規劃和檢驗標準制定。
(5) 材料的規格確認及跟催與BOM資料的核對。ECN、DCN、Rework的切入。
(6) 準備SMT所需之鋼網、程式、制程參數、溫度曲線及特殊吸嘴等材料。
(7) PPR之材料生產前必須經過IQC檢驗,并記入進料檢驗記錄表。最后匯總到PPR報告一起存檔。
以上就是新產品量產相關資訊,想要了解更多到新產品量產專題中查看。
TAGS:產品
一 目的。
為確保新產品順利導入量產階段,能提供正確完整的技術文件資料及驗證新產品的成熟度,以順利大量生產。
二 組織與權責。
1 研發單位:
對策分析與設計變更,提供樣品及技術相關文件資料及零件采購資料。
2 中試人員:
(1) 承接新產品技術,產品特性及生產作業性評估。
(2) 任計劃召集人(Project Coordinator)排定工程試制時程表及召開工程試制檢討會,工程問題分析,對策導入。
(3) 制程安排,包括生產線的評估,制作生產工藝單,QC工程圖之草擬。同時,還有負責治具的準備等
(4) 規劃新產品之測試策略,測試設備,治具及軟體。還有負責生產線測試設備的架設,提供測試SOP,測試計劃及測試產出分析。
(5) 支援新產品組裝。
(6) 成品接受及制造技術接受。
3 質量單位。
(1) 產品設計驗證測試(Design Verification:DVT)。
(2) 功能及可靠度確認。
(3) 負責再次確認PVT和DVT的結果是否符合生產規格。
4 采購單位:
(1) PCB委托加工及材料采購。
(2) 備料及試作投料。
6 測試單位:
支援新產品軟硬件測試。
三 名詞解釋。
1 工程試作(Engineering Pilot Run:EPR):
為確認新產品開發設計成熟度所作的試作與測試。
2 量產試作(Production Pilot Run:PPR):
為確認新產品量產時的作業組裝所做的試作與測試。
3 量產(Mass Production:MP):
經量產試作后之正式生產。
4 材料清冊(Bill of Material:BOM):
記錄材料料號,品名/規格,插件位置,單位用量,承認編號,工程變更訊息等相關資訊。
5 P3-TEST(LPR階段):
新產品設計完成后,對其設計的結果依據產品規格做各種測試驗證,稱為P3-TEST。
6 P4-TEST(EPR階段):
通過設計審查后之工程試作后的新產品,對其做各種測試驗證稱為P4-TEST。
7 P5-TEST(PPR階段):
針對新產品的成熟度做測試驗證,確認是否可以進行量產,稱為P5-TEST。
1 新產品導入生產決策。
當研發單位設計的產品經過P1~P2~P3~P4后,認為新產品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可以生產了,但是針對產品的成熟度還需要做設計驗證是否可以進入正式量產,所以經過Meeting之決定后,發出PPR指令,在制造單位PPR驗證通過后正式MP;同時把樣品和相關資料提供給公司的相關部門。
2 文件與資料確認和PPR安排。
(1) 中試單位收到研發轉交樣品及相關資料后,與PPR指令核對和查證無誤后,轉為專案處理。
(2) 用干特圖排定PPR計劃。同時知會給各個部門做相關同步準備工作。
(3) 工程單位填寫PPR需求單給生產采購,由生產采購根據PPR計劃下達工單指令。
3 PPR前準備工作。
(1) 中試單位根據樣品拿到DVT報告,開始PVT準備。
(2) 新產品所需治工具及設備的準備。
(3) SOP制作和人員的培訓。
(4) 測試制程規劃和檢驗標準制定。
(5) 材料的規格確認及跟催與BOM資料的核對。ECN、DCN、Rework的切入。
(6) 準備SMT所需之鋼網、程式、制程參數、溫度曲線及特殊吸嘴等材料。
(7) PPR之材料生產前必須經過IQC檢驗,并記入進料檢驗記錄表。最后匯總到PPR報告一起存檔。
以上就是新產品量產相關資訊,想要了解更多到新產品量產專題中查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納金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分享到:
相關閱讀
- 2024中國制造之美終評2024年10月23日
- 杭州文三3D打印創意設2024年10月09日
- AI產品:數知地球 A2024年10月07日
- 談談工業企業的數字2024年10月07日
- 人工智能新興崗位走2024年10月07日
- AI產品:阿里云AI與機2024年10月07日
- 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2024年09月26日
- 快訊:第三屆琶洲算2024年09月26日
- 2024百度商業AI技術創2024年09月26日
- 2020綠賽卡頂墻應用設2020年01月03日
精采專題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