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評論: 0條
接觸王飛是因為其設計的作品“繹尚開關”榮獲了2017 IF Design Award,這款設計撞入了我們眼簾。引出王飛首談設計客觀性,施耐德品牌元素再現“家族感”,藝家人首獲王飛2018參賽作品。
《繹尚開關》設計過程與成品
王飛畢業之后先是在中興通訊擔任工業設計師,自2013年3月起就到施耐德(中國)從事高級工業設計師。如此忠心穩定的工作歷程讓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元素讓一個人在一家公司停駐。
“設計其實是把一個現有的狀態提升到更好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付出的代價和收獲都是不一的。”施耐德在全球擁有有5個設計工作室,分別是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印度和中國(上海)。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設計師會有定期的交流和溝通,讓不同的設計融入不同的地區和傳統中,同時也使他們擁有更多的渠道去拓寬自己的視野,獲取一些新的想法。
王飛就很幸運的在澳大利亞工作3個月,并且加入他們的設計項目。他說,“不同的國家、背景、文化,還有為誰而做設計是不一樣的,我從那里學到了很多,這個設計深淵讓我想要繼續探索。”
作品:LTYH無線運動耳機
好的公司和制度留住了人才,也讓人才回饋給予公司,這是相互的選擇也是共贏的狀態。施耐德的成功不止在于多元化的開放式工作環境,在設計方面同時也給予了設計師極大的自由和平臺。
然,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即使再自由開放的品牌,勢必也需要打造屬于自己的設計語言。這個對于設計師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為了體現施耐德“one brand,one design”的家族感設計,也為了從規矩中破繭創意,王飛自己整理了兩個方面來挑戰這個“開放式”的局限。
其一,在“老”產品即已擁有屬于自己規定的內部器件的排布,需要用新的設計語言和元素去將它做融合,但是里面的器件又需要沿用“老”的器件。或者局部的修改模具;能夠通過巧妙規避的手法?反正對于設計師來說是需要尋找任何一種可以實現這個想法的可能性。在這一過程中王飛運用了“傘狀拓布”的思維發散方式,將一個點發散到很多個點,然后再從每個點再發散到更多個點,中間如果出現失敗能夠隨時回到另一個想法,這種方式避免了所謂的鉆牛角尖,以及提高了整體效率。
其二,溝通對于設計來說是重要的。設計并不是埋頭苦耕,而是需要和工程師、市場、產品經理等等涉及到的部門共同討論。需要從多維度搜集信息,知道以他們視角出發的想法。你掌握的越多,對這個產品的約束條件就越多。一方面可以快速的達到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會少走彎路。
王飛設計手稿現場
品牌設計之路走多了,有時會成為慣性。如何防止做不同的設計有相同的感覺,王飛給出了兩點自己的設計小原則。
第一,盡可能的用最簡潔的形態做設計。設計大師菲利普斯坦克說過:物質越多,人性越少。在設計中用最簡單最幾何的形態去滿足它的功能需求,做一個點到即止的產品就夠了,無需再做更多的修飾。所以我提倡的是點到為止,做一個適當的設計。(這是一張在指導我做設計的原則)
第二原則,設計是需要擁有契合的感覺。在形態上有契合感,例如開關的面板和邊框是有契合感的,零件與零件之間有一種延續或者不會將整個形態打破的感覺也是有契合感的。
“因此,我覺得設計本身應該是客觀的,例如為不同的人做不同的設計需要帶有針對性前提,因為他們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有時我們尚且無需自己鮮明的個性設計風格,但是自己所認同感的設計原則是我所遵循的。”王飛解釋道。
作品:“X”膠帶器
為了不讓自己陷入設計風格的死循環,王飛用一個小小的舉動讓人發現這是一個既嚴謹又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以前找靈感的時候喜歡去市場上做調研,但是時代的改變使得很多東西開始實現‘圖片化’。”在互聯網上你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發現很多新鮮的想法和新奇的創意。不光是設計,還包括生活/美食/攝影等等。
王飛就喜歡這種“集郵”的方式,他會將素材庫里的圖片分文別列,包括顏色和素材。其中有一個目錄“形態張力”,這個目錄搜集了許多現在不常見的形態。“這些是做設計師不太能想出來的形態,一些富有張力的面和產品。”此外,還有一個目錄被稱為是“幾個物體之間存在形體之間的關系”,這是關于幾何的關系圖,在不同形態的幾何世界里尋找特別的形狀。
這種平常就喜好收藏集圖的行為被王飛自稱為“pin圖”,給自己的設計之路提供了語言和樂趣。
“我喜歡做一些新鮮的事情,項目都需要不同的人和元素,不同的理念和需求,當你作為一個參與者將一個東西從無到有的打造成世人眼中完美的產品時,你會享受這個過程并且為之興奮。”
Q&A
現階段參賽的項目可以透露一點信息嗎?
目前有兩款產品在參賽,一款是配電箱(可以徒手拆卸),另一款是可以在家里檢測PM2.5的智能產品。正常環境下的PM2.5是30~50之間維度。但是家里做飯的時候,PM數值飆到了900多,由此證明油煙都健康很不好。
檢測PM2.5的產品設計點在于一般的智能檢測是數字化的顯示,而這個產品插上去是有特別的燈光條,讓人們在出門當下決定今天是否攜帶口罩時,獲悉外面的環境,能夠直接通過燈光條來知道信息,而不需要走到儀器旁觀看數值(不用知道精確的度數,只需要大致的狀態)。燈光條通過顏色來指示PM2.5空氣中的數值。
良好—綠;中等—黃色;差—紅色。
PM2.5檢測儀(已上市)
配電箱(已上市)
施耐德品牌元素?
首先它是顏色、形態還有機理這幾個不同的維度去定義的。
顏色方面有分專業領域——設備類的產品;還有個人領域的產品。
專業領域的產品一般會用深灰色和中灰色來定義高端和中端;個人領域一般是以白色為主。
形態方面它是有統一的設計語言。它是一個圓角的矩形拉伸,然后保持圓角矩形整體形狀有一個銳利邊緣。這是施耐德的基本元素,因為它是每個產品都不一樣的,所以它不能限定死。
是否會感覺到企業環境里的內部競爭激烈?
會有一些競爭。一方面競爭本身是可以激發設計師往前發展的動力;第二是項目很多,所以基本很少存在項目與不同設計師之間的PK。
設計其實是把一個現有的狀態提升到更好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付出的代價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產品投入的成本比較低,那需要在有限的成本、框架的束縛里去做設計,其實這也是設計本身存在的意義,它不是一個藝術品可以投入無限的價值;但有的項目他可能花的成本比較多,所以有時候我們只需要改一個小小的label,就可以讓產品有不一樣的感覺。
有的是需要重頭開始去做設計,所以20+個項目有的是屬于完全創新的,有的是屬于改良型的設計。
工程師提出解決辦法或者是從功能角度出發思考這個問題,那么更深層次的是去看到它里面的結構,例如哪些地方是可以換個地堡或者換個布局的,或者是有新的材料、新的工藝等等任何新的想法,這些工程師想不到的我們把它加進去,體現出這個設計師為誰而做。將其本質體現出來。
將原有的設計小創新后符合現代消費者的便捷體驗,會有市場嗎?
對的。但這不同的產品做法是不一樣的。
這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首先市場部想讓這個產品填補市場上某個價位上的空白;或者競爭對手有這樣類型的產品上市了并對我們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這個story的開始一般是這樣的。
有了這個問題的輸入之后,我們會有針對性的研究和做法,(設計是不是從現在一個狀態到一個改良后的新好狀態),而這所謂的“好”則是取決于項目成本的投入,我們最初在做這個產品項目的時候就已預估好這個產品需要的成本和需要做哪些事情,這就促使我們需要結合市場和這兩個元素去定義項目產品是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還是完全設計一個新的智能化產品。
所以這個問題有一部分是對的,但另一部分是隨著不同產品項目有不同的設計和做法。
本文為藝家人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