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評論: 0條
李望觀1999年畢業于蘭州財經大學藝術設計系,愛好書法藝術,擁有十七年創意設計行業經歷。他說:“做了十幾年之后我突然覺得廣告創意這個工作好像已經不能滿足自己的追求,年齡大了以后希望做創意能沉淀下一些東西,這種時候就慢慢尋找一些新契合點。”于是在2009年,行簡品牌設計在西安創立,2013年在上海設立分部。公司自成立以來,團隊作品多次獲得設計獎項,2017年,由李望觀親自操刀設計的歷史舞劇《秦始皇》的品牌形象,獲iF設計獎。
李望觀 行簡品牌設計聯合創始人兼設計總監
品牌創立
“行簡”二字來源于孔子《論語·雍也》:“居敬而行簡”。居敬為工作態度,行簡則是工作方法,意思為本著一個認真嚴肅的工作態度將事情做的簡單化。
“我理解中就是選擇要點,能夠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化繁為簡。它并不是為了簡單而簡單,實則是一種簡要,這也是我做設計的態度。”李望觀解釋道,因為做設計時往往要求你去分辨各種顏色、視覺形式等,但又必須透過這些元素與方式讓我們思考為何做設計。所以當初公司名字的選擇,奉行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logo整體是行簡中“行”字的篆體,讓它整體看起來就像種子一樣。“我們希望品牌設計的要旨,是把品牌的獨特性塑造出來,并且品牌設計重點不在表面,而在骨子里的,它像基因一樣伴隨著整個品牌成長的線索。”因此李望觀希望通過行簡二字傳達出品牌設計的重心所在——是一個能夠融入產品骨子里,在未來的推廣中可自我發展、衍生……
因此行簡伴隨也融合了李望觀所有對于品牌設計與廣告的想法和思維,“我覺得設計可能更注重一些有內斂、內涵的東西,哪怕從設計、LOGO上我們必須去挖掘一些文化,這樣可能比較適合我的一種追求。”李望觀如是說。
行簡品牌設計
品牌挑戰
由于從廣告設計轉為品牌設計,因此從創建自我品牌開始,一路的磕磕碰碰與探索讓李望觀遇到不少阻攔與挑戰。例如在理解上,客戶就擁有了錯誤的思維和判斷。
“對于品牌設計很多客戶會認為你是在做VI設計,這個是剛開始比較難扭轉過來的。”傳統的VI設計更加強調形式上的東西,而品牌設計則主要體現在塑造品牌的獨特性。因此李望觀做設計有三個維度:一、品牌文化與企業愿景;二、與傳播和消費有關的體驗;三、品牌系統化塑造與視覺表達。
“品牌設計并不僅僅是將品牌打造的光鮮亮麗、好看而已,我理解中的品牌設計是內外兼修的,重點是發現品牌的靈魂,從而塑造它的獨特性。”所以李望觀覺得品牌設計與VI設計最大的不同在于對設計的價值認同不同。
此外,另一個難度則在于為品牌服務上,尤其體現在格局與原創上。
“我們現在整天在講原創,因此面對大品牌的時原創不是必須而是必要的。”李望觀舉例在為別克品牌做創意設計時,就必須保證包括創意手法,設計規劃等方式都要與同類型產品完全不一樣。例如使用的顏色色調完成之后與寶馬、奔馳等其他競爭品牌截然不同,避免“撞車”的發生。
此外給大品牌做創意最大的挑戰即為需要懂得資源調動,擁有資源調動的能力。“你只需要為結果負責,例如客戶的預算不是問題,你的想法只是用身邊的“槍桿”將創意做出來,自己不會沒關系,你懂得利用資源將它實現即可,你在做創意時需要敢想、能想。”李望觀解釋道,小品牌雖然沒有那么多的資金支持設計師做創意上的費用,但決策比較快。因為設計師能夠直面執行者,避免了對接者層層匯報的時間,反而容易實現雙方利益與品牌精品的最大化。
[別克]品牌設計
品牌智慧
在廣告與品牌設計業摸爬滾打的十幾年可以說是李望觀認知的轉變,成長的過程。
“正是因為從業過品牌推廣,所以反過來我在做設計的時候懂得設計作品在未來推中的便利性,比如如何便于識別,如何便于傳播和認識等,這些涉及品牌未來生態的東西,從一開始就考濾進去了。懂廣告,這項經驗給了我一個社會競爭中的優勢。”
李望觀認為,設計品牌包裝不是讓設計師自己賞心悅目,而是需要關注這款品牌包裝最終在消費者心里形成了什么樣的印象,懂得從品牌傳播的方面考慮如何讓消費者第一眼產生了解的興趣,進而喜歡它,記住它,因此這是一個完全顛覆傳統包裝設計的思維的方式,設計是營銷問題。“我在塑造一個品牌的時候一般會大致建議客戶往哪個方法發展。比如形象設計會和企業使命形成強鏈接,設計中會植入一個穩定的品牌基因,承載著品牌未來形成一整套的運用。”
此外,每個品牌不同,代表行業也不一樣。李望觀在早期會注重展現設計師的創意能力,例如如何讓客戶的品牌做到更加創意、另類、特別。“但自己創立公司做了幾年后覺得這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客戶品牌有獨到的見解,當真正見解不同,你自然會為品牌量身定制出符合它的一套——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系統,這時的另類是深刻的。”
除了對自己的品牌和為客戶做的品牌服務有非常嚴謹的要求外,反差萌的是作為一個70后,李望觀更喜歡接受新事物和新創意。
“我們團隊有一些90后的孩子,他們有好多有趣的想法,我常常也會從他們開放的思維和激情中學習到許多。”李望觀覺得自己的團隊更像是一個工作坊,而作為工作坊的“大家長”則能夠帶著90后的新星設計師們去想去創造。慢慢的找到方式和契合點將他們的夢想融進來,除了讓他們擁有更自由的設計思維空間外,也能夠把對追求設計高要求的企業文化,影響到他們,成為跨年齡的共同的價值觀。
iF設計獲獎作品——[秦始皇]
Q&A
您如何理解設計中的“創意”二字?
我們當年為了獲獎而去展現一些不同的手法,比如這個點子多么有意思,多么有趣、多么乖巧,正好迎合這樣的創意思路去發散、創意。現在想想,那個時候與客戶的需求完全脫節,做的東西直奔獲獎而去的,評委也只看結果,他也沒有了解過前因后果。
慢慢的你會思考創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是雕蟲小技賣小聰明,而是為了生意,你必須設身處地的從他自己身上去發掘。當年的我們可能會更關注有趣,但現在你會懂得從客戶自身的產品硬性優勢去挖掘,用巧妙的得體的有溝通性的設計語言把它的獨特性體現出來,這個是我所理解的創意的不同。
王國倫反復強調一個語:境界。境界我覺得就挺像創意的這個說法,如果你看到這個事物,并將它直接描述出來,這是實的方面;如果是對于你個人的情感,你能同時將它做到情景交融,那就是創意有了“境界”。
我覺得創意最佳的一個情況是客戶產品本身的優點與你的設計技巧做到完美的結合同時傳遞的情感是客戶、消費者也能感受到的。而不是像以前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只是為 了一味的自我設定的形式感。如何將客戶的產品和自己的設計形式做完美的交融,這個是最難的。
[tbio]品牌設計
您會去院校定期講學,認為向學生以及他人普及設計美學主要著重在哪些方面?
我當年去做家具設計的時候,發現很多家具廠的家具非常難看,但還是有人在買,所以真正好的設計在生活中是稀缺的。這時候我就會反思,整個設計的問題出現在了哪里?其實我們對大眾的設計審美出現了問題,但是目前市面上很多人在講一些關于美術的推廣和普及的東西,而對大眾的設計基本美學這塊兒是非常空缺的。同時我們看到,對于國內設計學而言,專業設計教學是和實踐脫節的,教設計的老師缺乏真正的設計工作經驗。
一方面,消費者缺乏設計美學指導,一方面未來的設計師缺乏有經驗的設計師的引導。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就做了兩件事情:
一,針對大眾設計美學,在圖書館等場所進行一些講座,設計專業能夠走出設計的辦公室圈禁,跟大眾互動;同時和政府結合、媒體結合,針對城市諸如擺地攤等我們生活中離不開但形象缺乏美觀的行業,提供溫暖的形象升級設計,讓設計幫助到一些弱勢人群。
二,利用業余時間,我在一些大學做客座教師,和設計系學生分享工作經驗。希望他們未來走上設計工作崗位的時候能夠清楚,設計的價值不是為客戶錦上添花,而是為客戶雪中送碳。
您親自操刀的秦始皇的品牌形象,當時這個客戶與之前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平時做的一些品牌服務都是商業化的,這一次特別在于比較是偏向文化屬性。在做創作的時候你可能更多的需要考慮它的文化性,《獅子王》的管理團隊,北京奧運會的演出班底,全世界演出,所以必須考慮它全球化的屬性。所以我在做創作的時候一方面考慮秦文化之這個中國元素,另一方面它的呈現方式、它的品牌感受必須帶有國際性。所以在設計的時候用了一些畢加索的方式,古希臘戲劇面具的形式等等。
現在的設計市場特別商業化,許多設計師覺得大家都比較浮躁,針對這種現象,您是怎么看的?
浮躁其實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很多人都很浮躁,我覺得設計師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專業度,其實是一個職業精神,我希望設計師把自己這個角色當做醫生去理解,就是在做工作的時候不要刷頻,不要聊QQ,醫生給病人做手術的時候必須認真謹慎的。我們設計師面對一份工作單,態度也應該是這樣的。
很多設計師自我解嘲設計這個行業,什么加班狗,我是非常反感這個說法的。其實這是也是浮躁的體現,他們沒有把認真作為職業操守去看。早上懶懶散散十點、十一點到公司,晚上加班,邊干活邊聊QQ,然后弄到兩三點。不負責的低效工作。這樣的設計師在我們公司生存不下去,我要求高效、專業、守時。
你是將你的工作看成是一份工,還是一份職業?這是問題所在。
有的設計團隊為了過稿快,設計一堆東西讓客戶去挑,沒有深度、沒有立場、沒有態度,其實這也是一種浮躁。而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只設計三款,時間必須在1個月以上,以保證深入思考,表面上是三款,背后我們可以畫了三十款,可能更多,精挑細選出有深度的、獨一無二的、量身定制的三款。其實好多公司熬不住這樣去做,走快速發展的路,但我覺得,對于設計公司而言,慢,就是最大的快。
很多人說設計越來越難做,競爭越來越高,賺取利益越來越低,我真的沒有太感覺到,我覺很多設計公司之所以這樣的問題,是把設計的核心價值沒有守住。要守住設計的價值,必須把心沉下去。
本文為藝家人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店鋪:鑫鑫創意3D打印工作室售價:399
店鋪:滴墨戀梅情售價:20.00
店鋪:購任性售價: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