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評論: 0條
訪談設計師:賴彥龍
劇本名稱:《在要素融合中做設計》
主題思想:設計,于設計師賴彥龍而言,亦是生活,亦是習慣。在時代一點一滴的變化與進步中,設計如流水一樣已慢慢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復古的傳統與革新的現代互相沖撞,是保留或剔除?在賴彥龍看來,唯有融合才是最合理的解決方式。而一件設計,成功與否,尚不可由所獲的獎項去評判,唯有達成自己的預期與目標,才可說是最大的成功。
劇情概述:2018年6月29日,納金網小編像往常一樣走進納金網藝家人設計大師專訪演播間,工作人員早已在此等候,攝像已擺好機位,燈光也已就位,大家都滿懷期待,因為即將迎來的,是藝家人設計師專訪第291期嘉賓,曾獲2017紅點獎的設計師賴彥龍。隨著一陣掌聲響起,在聚光燈的跟隨下設計師賴彥龍出現在了我們的演播間。小編起身走上前去,與賴彥龍禮貌地握了手,歡迎他落座,故事由此展開。
主要角色:男一號:設計師賴彥龍、女二號:納金網小編(兼主持人)
第一幕:第一件產品愿使其成為經典性的存在
場景:納金網藝家人設計大師專訪演播間
人物:設計師賴彥龍、納金網小編
旁白:對于一個設計師來說,最難忘的,莫過于設計出自己的第一件處女作,或許它尚未成熟,又或者它剛一問世就贏得了可觀的反響,也許它就此定位了今后自己的設計方向,而值得銘記的,是在設計過程中自己的心路歷程,所感所悟、產品誕生前的興奮與能給用戶帶來全新體驗的期待,但無論結果如何,就像賴彥龍所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智灸智能艾條 2017紅點獎
這是一個中醫艾灸產品的現代化轉型,基于傳統艾灸的工作原理與效用研發的一款科技艾灸產品。傳統的艾灸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明火與較大煙霧,在其中可能會對使用者造成燙燒傷或呼吸道感染等危害,我們設計的智灸SMARTMOXA希望用戶可以健康安全有效地進行艾灸,讓為了健康而進行艾灸的用戶不再擔心受其巨大威力的誤傷。讓用戶更安全簡單便捷的使用艾灸,我們也提供了配套穴位服務讓更多人能夠更專業安全的使用我們的產品。在更具體的造型設計中,為了讓傳統的艾灸使用者對其不陌生,我們使用了移情設計方法,在使用方法和形體尺寸上盡量的符合用戶對于艾灸的認識認知,讓其能夠更好地接受智灸SMARTMOXA這么一個替代傳統艾條的現代化中醫理療設備。
納金網小編: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的演播間里邀請到曾獲2017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設計師賴彥龍,此次他將為我們分享一段怎樣的的設計故事與作品呢?
賴彥龍您好,設計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您的設計作品智灸是您在大學期間就開始的一個設計項目,您當初為什么會想要設計這樣一款中醫艾灸產品呢?
賴彥龍:
設計對我現在來說,可能意味著生活,也可能意味著習慣吧,因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需要用設計思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有很多朋友問道,為什么不設計隨身的,不設計有XX功能的,其實這在我們最開始的構想當中,都是有過考慮的,但是對于第一件產品,我們是希望它能夠成為一件較為經典的產品而存在的。
傳統的艾灸是通過燃燒艾柱對人體相對應的經絡穴位進行灸療刺激,這也是較為專業型的灸療方式。艾灸是建立在經絡穴位的基礎上的一種療法,人們不同的穴位針對不同的部分以及癥狀,艾灸要根據不同的癥狀及個人身體進行針對性的刺激治療,那么對穴位的單一艾灸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要求效用強勁,且不能對用戶產生傷害性。
納金網小編:
從您的資料里可以看出您最為成功的一件作品當屬智灸這款中醫理療產品,那您今后的設計方向會偏向醫療產品的設計嗎?
賴彥龍:
作為一個比較年輕的設計師,其實我不認為我有哪件產品是成功的產品,但智灸確實是我近幾年時間花了最長時間思考與打磨的產品,其中會有不完美之處,也會有人不喜歡,但是一切的問題,我想用戶是有最大的發言權的,我渴望聽到用戶的評價和指出問題,這對我在后續的產品設計和用戶分析上會有較大的幫助。在設計方向上,我應該不會限制于某一個品類里面去,近年來我在解決設計問題的時候,更趨向于去將問題的各項對立要素進行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保守與開放的結合,是我很喜歡的一種設計解決方式。
納金網小編:
您有提到您的作品智灸將在今年上市銷售,因為這是一款新型的中醫理療產品,市場或者消費者可能會對其有不同的評價,您會怎樣去對待這個問題呢?
賴彥龍:
我覺得只要市場和消費者能夠給出反饋就是一件好事情,提出問題代表我們有進步的空間,我始終是認為沒有完美的產品,我們每件產品都會有自己的定性和定位,我們格外關注我們規劃范圍內的用戶真實的反饋,這對我們進行后續的產品優化有很大的幫助,至于很多用戶之外的聲音,其實可以很簡單的分辨其出聲的目的和原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第二幕:生活中的常態不宜繁復的藝術化,傳統與現代的協調要能滿足用戶需求
場景:納金網藝家人設計大師專訪演播間
人物:設計師賴彥龍、納金網小編
旁白:人類文明在不斷地演變更替,有些傳統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頑強地保留下來并延續至今,在這全新的時代里,面對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沖撞,我們所采取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而如何去協調二者并加以融合無疑是一個設計師在設計一件自身帶有傳統文化性質產品時所要考慮的要點之一。
茶飲壺
看多了咖啡機,總是會想要有一款茶飲機。我是一個不會泡茶但是又喜歡喝茶的人,茶葉在沸騰的水里進行翻滾著實極富魅力,但是對于我這懶漢來講,喝茶時候喝到茶葉也是十分不暢。如果有這么一個茶飲壺,能夠讓我如正常喝水般,那想來是極好的。
喝茶的產品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件飽含中式傳統意味的產品,因為目之所及大致都如此;轉而到意象時候,又是一個混沌無極而清雅冷峻的產品;到最后具體形象時候,又是以黑灰色調構成,圓套圓,圓合方的產品造型。
納金網小編:
我們知道,茶文化是人們在飲茶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特征,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關注茶道,注重茶的藝術品嘗形式,從茶具的挑選到品茶都各有講究,而您的作品茶飲壺則是一款現代型的便攜飲茶工具,您是怎樣看待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呢?
賴彥龍:
喝茶這事情,要說藝術也是藝術,但是更多的卻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常態,藝術起源于生活,但是生活不只有藝術。這款產品的話主要是想在家中做一個常用喝茶的工具,我們現在家庭中會備有咖啡機、榨汁機、豆漿機等,使用率對于我個人而言都不算很高,但喝茶是我生活中的常態,不想要過于繁復的藝術化,讓喝茶回歸平靜的生活,成為一種生活的新常態,這是設計這款飲茶產品的目的和想法。
納金網小編:
您在設計像智灸這種有一定傳統文化背景的產品過程中,是如何協調它固有的傳統元素與現代新型設計之間的關系?
賴彥龍:
針對于實用性產品而言,我覺得協調元素的主要目的是符合用戶的需要,心理需求和功能需求都要進行滿足。對于智灸而言,它的傳承不需要進行花紋或者是某種造型的延續,而是對于效果的繼承與加強,在功能和用戶體驗上通過現代科技去逐步完善,保證產品效用的同時讓其更符合當代人的產品使用。在做設計協調的時候,首先需要確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明確主要問題后進行解決,圍繞著設計的目的中心進行問題解決即可,元素之間的融合考慮在我看來屬于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三幕:在元素融合中做設計,整體規劃最重要
場景:納金網藝家人設計大師專訪演播間
人物:設計師賴彥龍、納金網小編
旁白:無論是做哪一類的設計,設計師都需要從產品的品類出發進而根據用戶需求做一個全方位的理解與探索,僅僅站在單方面的角度往往無法使產品達到一個完善的程度。一個產品從開發到問世,涉及到數個一系列的環節,從初期的規劃到中期的設計再到生產制造到最后的投入市場等,環環緊扣,缺一不可,而對于不同環節的重要性,每個設計師心中也許有不一樣的評判標準,賴彥龍則極其看重初期的整體規劃。
納金網小編:
您提到在您的業余時間有進行情趣產品的設計開發,所以這類設計可以說只是您的一種愛好而沒有把它當作您主要的設計方向是嗎?
賴彥龍:
算是一種業余的產品設計愛好吧。對于我而言,我需要加強自己對于用戶的認知,對于人性的更深理解無疑會讓我在這方面快速進步。性對于整個人類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一環,而性需求與性偏向則從側面可以反映出一個人最真實的一面。情趣產品在一定環境下可以把用戶很簡單的分為男人和女人,人類天生就有性欲,這是一個面臨全用戶的產品方向,在嘗試滿足全用戶的產品需求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產品偏向,對于我自己而言是一個挑戰。我認為對于設計師而言,顯性的工作是解決問題,但是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知道問題究竟發生在哪里,為何會發生等,才能更好的去解決更多的問題。
納金網小編:
對于情趣化產品設計,您認為它跟概念型設計或其他類型的設計有什么不同?需要注意或傳達的重點是什么?
賴彥龍:
情趣產品與其他產品最大的不同,大概就在于它需要深入探索人性了,需要了解到不僅是個人的問題,而是需要鍛煉一種由個人思考過渡到對整個社會的思考,從一個社會思考過渡到全人類與生物的思考,由大的整體發現逐步濃縮到局部,甚至是個人,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探索與問題的分解。
目前情趣產品市場很大的一個問題在于,很多設計師與開發者總是認為自己站在男性或女性的角度,去使用社會通用認知去開發產品,真正在進行情趣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時,需要站在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觀望與思考,需要時刻轉換自己的角色,但前提是真實的了解這些角色。
蒹葭
花瓣造型的一款女用情趣用品設計,也是希望用東方的柔和線條來詮釋一款情趣用品,讓其不僅僅是情趣用品,用戶接觸到的時候也能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中部的凸起能夠讓用戶開發出與傳統情趣產品不一樣的玩法體驗。
納金網小編:
從您提供的三件設計作品中,每一件的所屬類型以及功用都各不相同,但對您來說,有沒有一個總的設計思想或設計理念是貫穿于您所有不同的設計當中的?
賴彥龍:
我的思想更多就是喜歡融合,就像是做很多事情,我不喜歡說要A就不要B了,我會想辦法去讓A+B或者是讓與A與B去形成一個新的組合,但這也不是一個完全的定論,很多時候是就事論事,但我一般的思維運轉是先思考融合會不會更好,單一偏向會不會有些極端。
納金網小編:
您在設計產品的過程當中,除了負責整個產品的設計,會不會也參與到產品的生產制造當中呢?在一個產品問世之前,您認為哪個環節是比較重要的?
賴彥龍:
產品的生產制造環節是必然要參與的,我主張部分設計師可以進入到產品的市場營銷環節與銷售環節中,即時收集一線產品使用者的體驗反饋。其實在做一件產品的時候,產品的造型設計或者是結構設計往往是很次要的工作,只能代表一個環節而不是整體,這與我以前對于產品設計的認知有很大的區別。
我覺得產品問世之前,其實很多環節都很重要,如果讓我說哪個環節最重要,那么肯定是初期的整體規劃環節。你需要去規劃品牌調性、目標市場與用戶、產品定位、成本核算、研發周期、資源調配等各項要素,你需要很明白的去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做什么產品?為了誰去做這件產品?我們的目的是什么?實際的結果如何?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以及成本核算對比等等各類問題。我們希望在開始的時候做更好的判斷,減少誤差,完成一件產品應完成的使命。設計在一定角度上看很簡單,但是產品不容易,設計師不該存在想當然的設計想法,或許可以粗略的說,產品設計是商業與藝術的結合。
第四幕:多嘗試、多實踐,為用戶提供好作品,真正讓設計改變生活
場景:納金網藝家人設計大師專訪演播間
人物:設計師賴彥龍、納金網小編
旁白:中國設計在不斷自我完善中正以一種上升的趨勢發展著,越來越多的設計品牌像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這也得益于諸多愛好設計從事設計的人員投入到這個行業中來,無論是設計新人或是資深設計大師,在設計界里,要想不迷失不膨脹,對自我的正確定位變得尤為重要。一件成功的作品,一個專屬于自己的品牌,對一個設計師來說也許是一種莫高的成就,然而賴彥龍對此卻有著不一樣的想法與見解。
納金網小編:
目前在各種不同的設計行業里有很多出色的設計師,無論是新晉小生或是資深前輩都遍布在中國設計的不同領域里,那么在這個設計的大家庭里您是怎樣定位自己的呢?
賴彥龍:
我對自己的定位更多是初出茅廬的設計新手,很多問題都需要向前輩們學習與自我學習的,但是就自己的設計模式上,也開始在逐步完善適合自己的設計流程方法。設計的成果更多與設計師的個人思維相關,技術實現知識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但是二者有時候并不沖突。做為設計新手,我覺得自己更應該做的是鍛煉自己的思維,強化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的產品設計制造銷售中,多經歷一些,多嘗試一些,多實踐一些會更好。
納金網小編:
您認為評定一件好的設計作品的標準是什么?在您看來,獲獎的設計作品是否就等同于是一個成功的設計?
賴彥龍:
一件好的設計作品在我看來,它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方向,并且能夠較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在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受到所有環節的熱愛以及支持,那么這就達到了好的設計作品的標準了。設計師需要在設計初期就對產品有一定的預期力,超出預期的事情都需要進行反思。獲獎不獲獎只不過是他人的一種認可,成功的設計更多需要自己的認可,完成自己的預期目標,提高自己對產品整體的理解度。
納金網小編:
您目前想要做更多的產品設計,那有沒有打算做屬于自己的設計品牌呢?
賴彥龍:
似乎很多設計師都有想做自己的品牌,在我看來做不做設計品牌沒有太大的關系,更重要的是能否給用戶提供讓他們滿意的產品,要不然徒有所謂的品牌不做好的產品,又有什么意義呢?
作為設計師我覺得給用戶提供更好的問題解決方案很重要,發現用戶的一些潛在問題也很有趣,我們有很多方式都可以實現自己的設計想法,如果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虛榮心,我覺得一個所謂的品牌意義不大,但如果真的可以很好地給用戶帶來改變生活的高度時,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自己暫時是達不到這種程度的。
納金網小編:
感謝設計師賴彥龍此次的精彩分享,讓我們預祝他在今后的設計道路上越走越寬,為我們帶來更多絕妙的設計作品。
今天的專訪到此結束,感謝大家收看!
本文為藝家人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